首  页  |  企业简介  |  公司动态  |  报道专著  |  视频点播  |  荣誉殿堂  |  专家在线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龟鳖文化  |  业内资讯  |  它山之石  |  藏品推介  |  食疗宝典  |  学术前沿  |  池边龟语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龟鳖文化


 

 
   龟鳖文化

成都别号“龟城”



信息来自: 木易 发布时间: 2010-10-01

  秦朝攻取蜀国后,为了加强对这片新占领区域的控制与治理,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其中一项便是仿照咸阳的模式在蜀地修筑城市,相继修筑了成都城、郫城、临邛城等。常璩《华阳国志》对此就作了如实的记述:秦“惠王二十七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兰”。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虽然考古发现揭示早在夏商时期成都平原上已经出现了城市文明的曙光,古蜀先民已经修建了宝墩等古城,但开明王朝迁至成都后却一直没有修造像北方那样的城池。成都很可能是一座开放式的都城,除了环绕的江水与木栅而无围城,这与战国时期其他列国的都城大多修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是很不一样的。按照秦人的思维模式,一座没有高大围墙的城市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占领蜀地后便立即决定在成都等地筑城。正如汉代扬雄《蜀王本纪》中所说“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不过,在水多地湿的成都要修筑如同咸阳那样的城墙,并非易事。常璩记述,经过张仪与张若两位蜀守的努力,才将成都城修筑成功,其间遇到的困难以及花费的时间与人力物力都是不言而喻的。
  从其他文献记载透露的信息来看,张仪在成都筑城遇到的最大麻烦主要是选址问题,因为初来乍到对地层与土质状况不熟悉,城墙垒起就倒塌了,因而屡筑不成。譬如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就说“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关于张仪在成都筑“龟城”的说法,扬雄和常璩的著述中都没有提及,很可能是当时流传颇广的民间传说,干宝是喜欢搜集各种传说的人,将其写进了《搜神记》。该说法对后世很多文献记载都产生了影响,如《寰宇记》引《周地图记》云“仪筑城,城屡坏不能立,忽有大龟周行旋步,巫言依龟行处筑之,城乃得立”。后来的《类林杂说》卷十四也说“秦遣张仪收蜀,仪至蜀,筑成都,屡筑屡坏,仪患之。忽有大龟行于野,其迹周围数十里。仪使役夫以龟所行围就筑之,遂不坏。城既成,龟辄死,仪使人藏龟所遗壳于武库后”。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中也转引了此说。可知这条史料已得到了历代学者们的认同。
  大龟为建城帮忙虽然是民间传说,却与秦汉时期成都古城的地形与方位格局吻合,赵抃《成都古今集记》就说“初仪筑城,虽因神龟,然亦顺江山之形。以城势稍偏,故作楼以定南北”。任乃强先生也认为“故知大城为张仪所筑,即所谓龟城也”,“城盖微狭长,六门如龟之有首、尾、四脚,故有‘龟城’之称”。因而“龟城”便成了成都一个悠久的别号。常璩记述说,张仪在成都筑城成功后,张若又修筑了少城,并“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这些措施,对后来秦朝大力推行的郡县制管理,以及蜀地经济的繁荣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