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企业简介  |  公司动态  |  报道专著  |  视频点播  |  荣誉殿堂  |  专家在线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龟鳖文化  |  业内资讯  |  它山之石  |  藏品推介  |  食疗宝典  |  学术前沿  |  池边龟语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龟鳖文化


 

 
   龟鳖文化

龟鳖文化



信息来自: 发布时间: 2005-01-11

  龟鳖类是一古老的爬行动物类群,最早出现于2.1亿年前的晚三叠纪,名原颚龟(Proganochelys)。此龟原只产自德国,现泰国也有。当时,地球表面是以海陆交替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十分繁茂,龟鳖等爬行动物也随着发展起,到晚侏罗纪已很繁盛,几乎遍布世界。鳖类是于距今1亿4千万年前的晚侏罗纪或稍迟早白垩纪从龟类中分化出来,自成一支,繁衍至今。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达170公里的陨石撞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从而造成地球的一次巨大灾难:空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陆地大火蔓延,巨大的海啸风暴席卷大陆,整个地球还经历了一场酸雨洗礼。酸雨过后,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而小巧的龟鳖却善钻孔或爬进洞穴,躲避了恶劣的气候,在漫长的世纪更迭中,由于地壳运动以及气候变化,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龟,为了生存的需要,有的迁入大海,有的深居内陆,有的栖居江湖中,经过漫长的自然筛选,使得龟类家族繁衍成海龟、陆龟和水陆两栖龟。其中以适应沼泽生活的龟科(Emydidae)最为繁盛,它是除鳖类外现生龟类的主要代表,我们现在常见的龟类,基本上均为龟科动物,现生龟科以亚洲最为繁盛。
  目前,世界上已知龟鳖类目动物有257种。分为曲颈龟亚目和侧颈龟亚目,隶属12科87属。我国目前已知龟鳖目动物40种,均为曲颈龟亚目,隶属6科22属。

 龟 文 化

  龟和恐龙同属史前动物,但恐龙只留下了化石,可龟却顽强地生存至今,故乌龟象征长寿。龟贵谐音,故又有富贵的寓意。所以,古代把龟作为图腾,足说明对龟的崇拜程度之深了。
  古代虞夏时,古人还曾以龟贝,作为货币。殷商时期,人们将占卦的内容刻于龟板上,从而留下“甲骨文”。迄今历史学家还根据甲骨文来认识上古的故事。《周礼‧春官》中有叫做“龟人”的官,职责就是掌六龟之属,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以示祭祀的隆重。战国时候,大将的旗帜以龟为饰,是“前列先知”的意思,令中军也以龟为号。汉武帝时代钱币上铸有龟图案,还以元龟铸九鼎,称为「龟鼎」,作为国家之守器,以喻帝位之所在。帝王迁都,必先迁移龟鼎,当时诸侯、丞相的官印,都用黄金铸成的金龟作印纽。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佩带“龟袋”,三品官以上佩戴金龟,四品官佩戴银龟,五品官佩戴铜龟。
  古人已将龟视为护身之宝,如《左传》宋国有公于围龟;汉朝有陈龟、朱龟;三国曹魏有刘龟;南北朝元魏有叱列伏龟;唐朝以龟为名的人更多,最著名的有音乐家李龟年和文学家陆龟蒙。最富有情趣的,当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隐居绍兴时,曾以龟壳做了顶二寸多高的冠,自称为「龟屋」,他在〈近村暮归〉一诗中说:「鲎樽恰受三升醰,龟屋新裁二寸冠。」陆游还取龟贵、龟闲、龟寿三义,称自己所居为「龟堂」。「鼻观舌根俱得道,悠悠谁识老龟堂」,指的就是此事。
  古人把天均分为四个主要的「宫」,分别以一种动物命名,即东宫苍龙,南宫朱雀、西宫白虎、北宫玄武。玄武,就是乌龟的美称。玄,是龟背上带黑的颜色;武,形容龟有硬甲,可以抵御外侮。后来,道家又把「北宫玄武」改为「北帝玄武」。
  龟文化还渗透到古代哲学中,战国时期的五行说认为:龟代表“水”,表示颜色中的“黑”,占卦方位的“北”,象征品质中的“智”,龟已成为先行先知灵物。
  翻开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与龟有关的神话故事比比皆是。如女娲补天神话中“断龟足以立四极”;老幼皆知的大禹治水故事中“玄龟负青泥于后”;春秋左丘明撰《国语?周语》曰:“我姬氏出自天鼋”;晋朝郭璞的《尔雅龟赞》曰:“天下神物,十朋之龟”等,不胜枚举。古人一向将麟、凤、龙、龟视为人间四灵,宋代的《十三经注疏》载:“象物,有象在天……麟、凤、龙、龟谓之四灵。”又《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龙龟,谓之四灵”;《洛阳记》载:“各种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传说禹疏九河中,惟惟河屡治不效,常常泛滥成灾,原来是水神在作梗,后来龟化作大山,镇住水神,才使淮河驯服人入。又《续搜神记》载:“鄱阳人黄赭入山采荆杨,逐迷路。数日,忽见大龟。赭者咒之曰:汝是灵物,而吾迷不知道,令骑汝背,头向便是路,龟即回右转,赭者从行十余里,便得溪水”。可见龟鳖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中已被神化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神物。
  历代关于龟的作品也很多,乌龟与鹰、龟兔赛跑等故事都是对乌龟的赞美,魏武帝曹操的《龟虽寿》,即是中国古文学借龟言志的典范之作。
  古人对龟很崇拜,从西安的碑林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有不少著名的碑碣,都是安在石刻龟背上,所谓「龟趺负穹石,浮语极褒侈」的出处就在这里,还依照龟的形状筑龟城,如平遥、成都等,至于用龟来命名的山川地名,如龟山、龟川、龟谷在各地都有,据统计全国有24座龟山。

    自元代之后,人们才把龟看成其形不堪入目、其事不堪入耳之物,与低级下流、邪恶污秽、卑鄙无耻联系起来。究其源,首先从东汉许慎说起。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义的专著。他在“龟”字条下说:“龟也,外骨内肉也,从它(蛇),龟头与它(蛇)同,广肩无雄,龟鳖之类,它(蛇)为雄。”宋朝罗愿撰《尔雅翼》说:“按大腰纯雌,细腰纯雄,故龟与蛇牝牡。”龟与蛇都是变温动物,有冬眠习惯,且民间冬季常见有龟蛇同居一穴的现象。“雌龟偷蛇”之说由此沿习。 
   《博物志》中说:“龟类无雄,与蛇通气则孕,皆卵生。”《隋书•地理志》还记载一个荒诞的故事:“开皇(文帝杨坚)中掖庭,每日有人来挑宫人,宫司以闻。帝曰:门卫甚严,人何从而入?当是妖精耳。因诫宫人曰:若遇但斫之。其后有物如人,夜来登床,宫人抽刀斫之,若中枯骨。其物落床而走,宫人遂之,因入池而没。明日帝令干涸池,得一龟,径尺余,其上有刀迹。”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龟是乱伦的,且有作妖偷妇的劣迹。明代李时珍在取龟尿的方法时说:“龟性妒而与蛇交,惟取龟至瓦盆中,以镜照之,龟见其形,则淫发失尿,急以物收取之。”又说:“雌雄尾交,亦与蛇匹。”
  以上是龟蛇交媾的一些记载,还没有露骨地贬龟。把龟诬蔑为纵妻行娼乱伦无耻之物,在中国历史上首见文字记载的要数元末的陶宗仪了。他在《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八》中,录《败家子孙诗》一首。诗中说:“兴废从来固有之,尔家忒煞欠扶持。诸坟掘见黄泉骨,两观番成白地皮,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在诗后,陶氏又作补充说明:“夫兔撑目望月而孕,则妇女不夫而妊也,妻有外遇,兔喻其夫。”故骂人“缩头龟”、“龟子”、“兔崽子”等,皆指妻有外遇或其母行娼乱伦野合而生的杂种,其典概出于此。

  明代法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头巾,以别庶之服。”明人《杂俎》中记载:“娼妓,录于宫者为乐户,又称水户,国初之制,绿其头巾以示辱。”“绿头巾”在明代既是官方对娼妓的惩罚手段,又是民间妻行邪淫的代名词。故凡妻有外遇,呼夫为“绿帽子”,也随之流传。民间传说,明初才子解缙以诙谐幽默著称。一次,他的岳父丞相做寿,他送去一副戏谑的寿幅,上写:「真真首相,老老元臣,乌纱盖顶,龟鹤遐龄。」他的岳父看了十分高兴,后来经人指出,横读是「真老乌龟」,才知被解缙戏弄了。    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中曰:“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清初大诗人王士慎在《池北偶谈》中推断:「讳龟自明始」,可见从元到明、清,民间对龟的隐义看法,已和今人的理解大致相同。

 

 

  食用价值
  龟肉、龟卵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所谓“龟身五花肉”,即是指龟肉含有牛、羊、猪、鸡、鱼等5种动物肉的营养和味道。现代研究表明,每100克龟肉含蛋白质16.5克,脂肪1.0克、糖类1.6克,并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脂肪酸、肌醇、钾、纳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自古以来就将龟作为高级滋补品和防止疾病的食疗佳品。尤以龟肉为主料烹饪的食品,以成为高档筵席上的时尚佳味珍肴。

  药用价值
  除食用外,乌龟最大的价值是药用。远在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即对龟的药用做了详细的记载。明代的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写到:“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龟,介虫之灵长者也”,“龟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他认为不仅陆龟能治病,海龟也能治病,“玳瑁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龟体中含有较多的特殊长寿因子和免疫活动物质,常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使人长寿。
(1)龟肉 味甘,咸平,性温,有强肾补心壮阳之功,主治痨瘵骨蒸、久咳咯血、血痢、筋骨疼痛、病后阴虚血弱,尤其对小儿虚弱和产后体虚、脱肛、子宫下垂及性功能低下等有较好的疗效。
(2)龟甲 气腥、味咸、性寒,其主要成分为骨胶原、蛋白质、脂肪、钙、磷、肽类和多种酶以及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滋阴降火、潜阳退蒸、补肾健骨、养血补心等多种功效。据研究,龟甲对肿瘤也有一定的作用。
(3)龟血 可用于治疗脱肛、跌打损伤,与白糖冲酒服能治气管炎、干咳和哮喘。科学研究表明,龟血还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功能。
(4)龟胆汁 味苦、性寒,主治痘后目肿,月经不开等。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其对肉瘤有抑制作用。
(5)龟骨 主治久咳
(6)龟头 可以医治脑震荡后遗症、头昏、头痛等症。
(7)龟皮 主治血疾及解药毒等,古时还用于治疗刀箭毒。
(8)龟尿 滴耳治聋,治成人中风、舌暗,小儿惊风不语,用龟尿少许点于舌下,神妙。

  观赏价值

  龟类长寿,有灵性,且品种繁多,颜色多变,形态各异,因而深受人们的崇爱。日本人常将一对小金龟放在精致的盒子里作为祝寿礼物,我国民间有“有千年乌龟,万年王八”一说,因此,人们常把乌龟当作长寿的标志,在公园、寺庙及观光场所,乌龟成了供人们观赏的动物。
以四眼斑龟、黄喉拟水龟、鹰嘴龟等为基龟培育出的绿毛龟,更具观赏价值。古代,作为贡品,只有皇帝才能拥有,是富贵长寿的象征。

  科研价值
  龟为变温动物,体温一般比气温低,天将下雨时其背甲会有凝结的水珠或显得很潮湿,可为气象预测提供一些物象。
  一般而言,死亡和心脏的停止跳动是密切相关的,而龟的离体心脏竟能在体外搏动2天之久。将龟头砍下,可活数周,龟的寿命长达几百年。细胞研究发现,动物的成纤细胞繁殖代数与动物寿命呈正相关。龟的成纤细胞体外培养高达117年代数,而人只达50年代数。龟通人性,有灵气,被放生的龟,能重返放生主人家,龟的长寿因子,活性物质的研究,抗癌保健药品的研制,是当前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内容

 

  鳖 文 化  

  鳖在我国历史上渊源流长,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设有专职“鳖人”,为帝王捕捉甲鱼,公元前460年,范蠡的《养鱼经》中就有“内鳖则鱼不复生”的话。2000多年前的孟轲、荀况和汉代末期的“礼记”中分别记述了鱼和甲鱼的重要,并强调,不准捕捉幼甲鱼,以保护资源。秦汉三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等都有鳖的记载。西晋陆机、潘尼写《鳖赋》之文,赋曰:“穹脊连胁,玄甲四周”;“尾不副首,足不运身”;“缩头于壳内”,“盘跚而雅步”。
  公元756-762年,唐肃宗立“放生池”81所,主要放生龟、鳖等水生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是最早出现资源保护的国家之一。这足以说明鳖在我国历史悠久。

  食用价值
  在我国很早以前的记载中就有“鳖可补痨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鳖的营养价值受到世人公认,是水产品之珍品,高档酒宴之佳肴,是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食品,它不但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因鳖的种类和生活地区的不同,其营养成分不尽完全一致。据分析,每百克鲜鳖肉含:水分73-83克,蛋白质15.3-17.3克,脂肪0.1-3.5克,碳水化合物1.6-1.49克,灰分0.9-1克,镁3.9毫克,钙1-107毫克,铁1.4-4.3毫克,磷0.54-430毫克,维生素A13-2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7-0.047毫克,尼克酸3.7-7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热量288-744千焦耳。鳖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5.43%,其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占32.4%,是牛肉的6.54倍,罗非鱼的2.54倍,铁等微量元素是其他食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药用价值
  鳖浑身都是宝,鳖的头、甲、骨、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名医别录》中称鳖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鳖肉有滋阴补肾,清热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种功效,可治虚劳盗汗,阴虚阳亢,腰酸腿疼,久病泄泻,小儿惊痫,妇女闭经、难产等症。《日用本草》认为,鳖血外敷能治面神经,可除中风口渴,虚劳潮热,并可治疗骨结核。鳖血含有动物胶、角蛋白、碘和维生素D等成份,可滋补潜阳、补血、消肿、平肝火,能治疗肝硬化和肝脾肿大,治疗闭经、经漏和小儿尺癫等症。鳖胆可治痔漏。鳖卵可治久痢。鳖头焙干研末,黄酒冲服,可治脱肛。鳖的脂肪可滋阴养阳,治疗白发。现代科学认为,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黄 鳝


  实用价值
  黄鳝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100g黄鳝肉中含蛋白质18.8g,脂肪0.9g,钙38mg,磷150mg,铁1.6mg硫胺素0.02mg,核黄素0.95mg,尼克酸3.1mg等。含肉率高达65%以上,黄鳝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常见的淡水鱼类中,黄鳝中钙和铁的含量居第一位。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载:“黄鳝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虚劳,虽筋骨,祛风湿。”黄鳝全身可入药。其肉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养血、补肝脾、强筋骨、祛风、通络等功效,尤以治疗颜面神经麻痹、中耳炎等效果显著:其头用于治疗积食不消;其头骨烧之内服止止痢;其皮可用于治疗乳房肿痛;其血能祛风、通络、壮阳,用以治疗口眼歪斜、耳痛等;其骨可治疗虚劳咳嗽。